企業給新人的見面禮 讓新手變老鳥

文章來源:管理雜誌 | 文│丁永祥

對大多數管理者來說,找到人才是一項最困難的挑戰﹔但更重要的,就是讓新員工適應工作環境,才能確保他們能把工作做好,為企業創造價值。

招募好員工是學問,讓好員工能發揮戰力更是一種藝術,企業該如何做呢?答案就從新人培訓的第一天開始。



 

台中某家化學原料製造商在新聘的技術員報到的第一天,發給他厚厚一疊工廠安全守則,沒多久就要技術員在上頭簽字,技術員為了加快報到流程,當然也很快地簽字完成手續。

這道新人報到的關卡根本沒發揮效用,因為只重形式,技術員可能連看都沒看就簽字。

中國有家直銷公司,董事長要每個新人第一天就從別人的胯下躦過,他說:「受得辱中辱,方為人上人,這是我們的企業文化。」很多新人被這道「手續」嚇一跳,第一天就辭職走人。

這位董事長想用創新的方式讓新人體會企業文化,卻得到反效果,因為方法很「另類」,但完全沒有顧及到新進員工的感受。

新員工報到,企業要處理的有兩個面向,一個是技術面,讓新人快點上手,在最短時間內就作戰位置,創造價值。另一個是情感面,希望新人第一天就把公司當家,把同事當家人,能夠激發熱情與投入度,深化工作內容的品質。

該怎麼做呢?其實非常簡單:技術面的部份,搞清楚新人會有哪些需求,企業要「一項一項」沙盤推演,並且「按部就班」設計培訓內容;情感面的部份,則像對待媳婦過門一般,消除新人緊張的情緒,讓他們很快地能適應新環境。

下面是全球許多知名企業針對新進員工的做法,一個企業好不好,其實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就能感受到。

新浪網新員工的第一天
 

新浪網是中國知名的入口網站,員工報到的第一天,入計培訓計畫就正式啟動。

負責入職培訓準的人資部門主管,會準備好兩個資料袋,一個裡頭裝著新員工第一天所有需要用到的資料:包含勞動契約、職務說明書、服務手冊、新員工入職嚮導,以及職業道德和反欺詐行為準則說明書。另一個牛皮紙袋,則是可能用到的辦公文具:筆筒、資料架、剪刀、膠水棒、筆記本和筆。

其中最特別的,主管還會帶著兩張小卡片,一張是新員工可能用到的同事電話簿,一張是公司信箱的用戶名,還有密碼。

當新員工閱讀契約書的空檔,主管就在一旁開始檢查新員工的學歷證明、離職證明等文件,然後,會仔細介紹契約書上需要員工填寫和注意的地方,契約的每一頁都被掃描並貼到PPT上。需要員工填寫的地方用綠色標注出來。

有些重要的資訊是主管會特別說明的,例如帳戶開通、各種保險手續,新員工會根據PPT的指引,把人資部門需要的檔案影本按順序排好,然後放回資料袋,交給主管。

一周內,新浪的新員工會收到人力資源部的郵件,通知他們接下來要參加的培訓課程,另外,還會收到製作成數位光碟培訓的內容,所有流程清清楚楚,而且確實執行,不重形式,也絲毫沒有浪費一分時間。 【完整內容請見《管理雜誌》429期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道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