吟秋(行政秘書)

  A頭兒是個好人,待人和氣沒架子,一起工作多年,從未見他發過火,特儒雅。但缺點也挺要命:“辦事拖拉”。

  去年5月,上級通知開會,A領導忙,一如既往地讓我替他去,領回了任務:撰寫5萬字的“某某發展報告”的綜述部分以及中英文摘要等,每個階段都有時間節點。A頭兒挺重視,找了4個專家和博士B,成立了工作小組,明確分工:收集資料,撰寫、翻譯等,最後匯總我這兒。A頭兒是總執筆人。


  其他人都很順利,按時間表走,可A頭兒負責的部分遲遲出不來。我像黃世仁一樣,整天催著趕著,好歹交了初稿、二稿。

  到10月,上級請專家開論證會,提了不少意見,我邊聽邊整理出“修改意見”,當場發A頭兒信箱。

  12月中旬,我把所有文稿都匯到A頭兒那兒,他回信:“已經全部修改好了”,趕在新年前提交,總算如期完成任務。

  今年1月15日,上級來電話:“請寫一份5000字的中英文摘要,1月31日前交來,作為新聞發佈會通稿”——天哪,這是A頭兒負責的“畫龍點睛”重要部分,由他執筆,我以為他早交了。

  把通知轉發A頭兒,一點兒沒懸念,石沉大海。

  到了1月20日,實在不能等了。自己寫了一份5000字的摘要,就當拋磚引玉,發A頭兒信箱,沒下文。3天后,我打他手機,他說:“我今天晚上就看,明天發給你。”第二天一早看郵箱,空的。趕緊又打電話,他緊著抱歉:“昨天晚上有人請客喝酒,回來晚了。今天晚上,就是不睡覺也一定修改好。”第二天早上,再看郵箱,空的。再打電話?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。認命吧,自己改!水準不敢說,文字沒錯誤就行。然後發給博士X,請她趕緊翻譯。X帶著哭腔接電話:“真抱歉,孩子病了,正在去醫院的路上,您找別人吧。”趕緊翻電話本,再找博士H,請她“明天上午一定給我”,這是最後期限。

  連滾帶爬,終於把材料湊齊交了。我長長地松了口氣,準備過春節。這期間,A頭兒沒電話沒郵件,我心靜如水——見怪不怪了。

  2月2日,手機響了,是上級秘書處來的:“領導看了,說還有幾個地方需要修改,讓負責人來一下,請問A在國內嗎?”我說不知道,把老A的手機告訴秘書同志,隨後關掉手機:“要能找到老A,算你本事大。”第二天,我飛德國了,不再關心修改稿子的結果和新聞發佈會的事。

  春節後上班,A頭兒向我解釋:“那天晚上,我修改了8個小時,還是覺得不行,還不如不改。”我心裏嘀咕:“回個郵件解釋一下,你的手會斷嗎?”忍不住又問:“2月2日您在哪兒?”他答:“我在出國的飛機上,手機關了。”

  我很不厚道地笑了:“不知道上級最後怎麼處理的?其實領導可以直接在電子版上改,幹嗎非得把我們拎過去?”

http://www5.cnfol.com/big5/money.cnfol.com/100406/160,1557,7487565,03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道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